2023 NUC、迷你主机介绍&选购指北(3月更新)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macmini 雷电3 2023 NUC、迷你主机介绍&选购指北(3月更新)

2023 NUC、迷你主机介绍&选购指北(3月更新)

2023-04-10 10:23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更新记录:

2023/03/30更新 增加部分机器评测文章通道,方便深度了解机器2023/03/27更新 Intel NUC13Pro(Arena Canyon)2023/03/18更新 增加零刻 EQ122023/02/11更新 增加零刻 SER6 Pro VEST2023/01/18更新 增加苹果 M2/M2 Pro Macmini(2023)2023/01/05 更新 AMD 7000 系列 CPU 对照2022/12/10更新 增加零刻 SER6/SER6 Pro

AMD 7000 系列 CPU 对照表:

由于 AMD 全新的命名规则,相信大家看到 AMD 官网这张锐龙7000系列移动处理器的表格,第一秒大概率和我一样头晕目眩。为了方便大家理解,我们一起重新整理了下这张表格。

在整理表格前,我们先回顾一下 AMD 全新的(令人发指的)命名规格则,全新的命名规格可以简单的理解为4位数+尾缀:

第一位数,代表年份,比如 7640U 中的7代表2023年,明年的新品则为8xxxx第二尾数,代表产品定位,数字越大代表定位越高。明眼人一定会发现这里的问题,同样的数字去比,比如7520U和7335U,从定位上来看7520U更高,但性能上真的如此吗?7520U是4核心8线程Zen2 加上 2CU RDNA2 GPU、2xLPDDR5内存,而7335U是4核心8线程Zen3+ 6CU RDNA 2GPU、4xDDR5/LPDDR5 内存,显然是7335U要强的多。这个问题会让消费者面对7000以及后续的产品时,遇到非常多的类似的问题,极度不友好。第三位数,代表核心,比如4代表Zen4、3代表Zen3/Zen3+、2代表Zen2第四位数代表功能尾字母分为 C/U/H/HS/HX,代表不同的功耗 C 9W、U15~28W、HS 35W、H 45W、HX 55W+

移动端部分由于 AMD 的策略,7000系列组成比较复杂:

来自桌面端的 Dragon Range, HX 55W,Zen4 核心、TSMC 5nm 工艺、FL1 封装,更大的缓存、更多的核心数和 PCIe 扩展能力。GPU 部分仅采用 2CU RNDA 2亮机 GPU,考虑到游戏本大概率搭配独显,这个 2CU 独显是比较合理的配置。正统的移动端 Phoenix,目前仅发布了 H/HS 系列,Zen4 核心+RNDA3、TSMC 4nm 工艺,FP7/FP7r2/FP8 封装,年中应该会发布 U 系列Rembrandt Refresh,6000系列提升基础频率/加速频率而来,没有什么实际差异Barcelo Refresh,5X25系列提升基础频率/加速频率而来,没有什么实际差异Mendocino,6nm 工艺 Zen2+2CU,仅2x的DDR5规格,面向入门级市场

首先是来自面端的 Dragon Range(7X45HX),以及正统的移动端更新 Phoenix(7X40H/HS),U 系列可能由于日程本次暂未更新,相信在产能解决后(几个月时间)应该很快就会发布。

Dragon Range 来自桌面端7000系列,核心数、制程、缓存基本一致,虽然在桌面端被英特尔12代13代压制,但是能耗比可能会在移动端让二者的差异减小,实际表现如何需要等待真机实测。Phoenix 此次只发布了 H/HS,大概率也是纸面发布,大量出货应该会和 U 系列发布时间类似。CPU 部分相比 Zen3 应该有些许提升,大家最关心的应该还是 GPU 部分,这次规格方面依旧是最高12CU,不过可喜的是中端7640H 由6xxx的6CU升级到了8CU。性能部分,RDNA3 理论上相比 RNDA2 架构不会有太多变化,性能提升估计更多的来自于 GPU 核心频率以及显存带宽,考虑到 GPU 核心频率由 680M 的2200M提高到了 780M 的3000Mhz,加上内存带宽提高17%,性能方面猜测应该有20%~30%的提升。

7X35 U 系列其实是6000U 系列的 Refresh,轻微提高基础频率/加速频率,换汤不换药的产品。

7X30U 系列就更过分了,5x25系列的 Refresh,轻微提高基础频率/加速频率,换汤不换药。新的7x20U 系列,则是面向低端的 Mendosino,采用更古老的 Zen2核心+6nm 工艺。性能方面实测其实都比较差,价格方面目前也没和老的5xxx系列拉开差距,属于相对比较鸡肋的产品。不过得益于6nm制程,功耗部分可能表现值得看一看,规格其实是对标 Intel 新的 N 系列产品(N300/200/100)。

前言:

花费数周整理,全文长约7500字,建议先收藏再看~

NUC 全称 Next Unit of Computing,是处理器大厂 Intel(最近也再次进军独显市场)在2012年左右提出的概念,在很小的体积依旧保留了强悍的性能。自推出之后一直深受迷你主机玩家的喜爱,产品线也从早期的4x4英寸(100mmx100mm)主板与主机,慢慢扩展到集成独显 、支持桌面显卡,以及笔记本准系统等多个领域。

作为一个迷你小主机爱好者,我自己也是一直在使用和评测迷你主机,原本计划在双十一前写一篇现有产品的选购与推荐指南,但由于种种原因拖延到了现在才完成。选取了更接近于 NUC 设计的 Intel、ASUS、零刻、Minisforum 四家在售产品,Intel 与 ASUS 代表大厂产品价格更高品质也更好一些,而国内的零刻、Minisforum 则代表了更高性价比更低入门价格。受限于时间和篇幅和内容限制,二手产品不在本文讨论之列,像是 Dell 的 MFF 系列、HP GX、联想 MXxQ 等因为更偏商务使用就不涉及了。

本文主要内容是 NUC/迷你主机介绍,夹杂一部分个人对机型性价比与使用场景的理解,篇幅有限具体产品评测还请善用站内搜索,列出的价格是近期/官网标价,双12好价部分也请持续关注站内更新。

Intel

作为 NUC 概念的提出者,Intel 的产品线应该是这个类型中最全的,并且由于 Intel 也会外售计算版,和第三方也有一些合作产品。根据产品形态的不同,普通用户日常接触到的应该氛围四大类,分别是:

追求极致性能+扩展台式机独显(以猛禽峡谷、飞龙峡谷等为代表)高性能+集成独显(蝰蛇峡谷、幻影峡谷等)标准 NUC(华尔街峡谷、猎豹峡谷)第三方改款(例如酷冷至尊的 NC100、骨伽红眼、Minisforum 的 NUCXi5/Xi7)。

Extreme & 立式(高性能+独显)

在高性能产品线,目前分为支持可更换显卡和内置独显两大类产品,考虑到幽灵峡谷本身设计对显卡兼容性不足,并且第三方改款(酷冷至尊 NC100 和骨伽红眼)近乎完美替代了它,这里对比列表就只放出猛禽峡谷、飞龙峡谷、猛兽峡谷、蝰蛇峡谷、幻影峡谷以及 Minisforum 的 NUCXi5/Xi7。

配置方面高性能+可更换显卡产品逐渐由笔记本标压处理器,改为桌面标压甚至 K 系列处理器,性能导向明显。支持独立显卡的尺寸也由早期的 8L 左右,变化到 NUC13RNG 的 13.82L,产品外观上其实越来越不 NUC。内置独显产品线依旧采用移动处理器,12代蝰蛇峡谷体积也比上一代幻影峡谷近乎翻倍,不过由于采用的是 Intel 自家的 Arc 显卡,推荐度非常低。酷冷至尊 NC100 和骨伽红眼,目前有较多第三方店铺出售,价格比较低并且搭配显卡的适配性更好,比较适合想体验 NUC,但又预算有限的用户。

这类产品配置部分其实没有特别多可说的,总结成一张对比表格供大家参考,做表不易还请大家帮忙多多点赞收藏支持一波。

NUC13RNG 猛禽峡谷

最新的猛禽峡谷最高搭配 i9-13900K,可以支持3槽厚度313mm厂显卡(例如 RTX4090FE)。但是外观上方方正正,和前辈们比总觉得缺少了 NUC 的味道,目前只有 i9-13900K 版本开启预售,估计后期应该会有很大的跳水幅度,非发烧友并不推荐现阶段购买。

▼ NUC13RNGi9 猛禽峡谷

整机尺寸已经来到了 14L,其实更类似 ITX 方案,采用上下分离设计,给越来越厚的显卡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。

接口部分 NUC13RNGi9 还是比较全面的,不过没有提供 SDXC 读卡器是一个明显的倒退,不太理解为什么设计师取消了这个设计。

配置方面目前仅有 i9-13900K 一个版本,虽然性能强悍但上市价格比较高,搭配 DDR5 笔记本内存目前装机成本依旧高昂。显卡部分长度最高313mm,卡槽厚度为3卡槽,显卡兼容性比12代更好一些。硬盘位部分为3xPCIe4.0 NVME,外部接口依旧为双雷电4,网卡部分为1x10GbE + 1x2.5GbE + Wi-Fi6E(AX1690i 3Gbps)。

评测:

Huden Jear:intel NUC13 extreme 猛禽峡谷i9测评:一款NUC通关专业工作站NUC12DCM 飞龙峡谷

得益于十二代处理器的大幅提升,采用桌面级处理器的飞龙峡谷,在性能方面还是非常不错的。8.1L 的体积和上一代猛兽峡谷一致,性能方面则是全面超越,目前有i9-12900和i7-12700两个版本,同时采用 DDR4 内存插槽,装机成本会更低一些。8L 的体积相比13代也小巧不少,前面板支持定制和替换,最高支持双槽显卡,有很多用户使用 RTX3070/3060Ti/AMD RX6800XT。

另外由于采用台式机 CPU,实际是可以更换12600甚至12400这些性价比更高的 CPU,不过目前官方没有不带 CPU 版本,自行更换 CPU 还是相对比较麻烦一些的。另外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降价,目前 i9 版本在8000+,i7 版本在6700左右(最近价格仍在降低中),相比首发价格性价比已经高了不少。如果后期能有更换12600KF/12490F/12400F,作为游戏机还是很值得考虑的,考虑到 CPU 价格以及丰富外部接口带来的成本,价格应该会在降到成本附近后稳定一段时间。

朝颜:2022年618,游戏主机怎么选?| Intel 飞龙峡谷测评

NUC11BTM 猛兽峡谷

作为飞龙峡谷的上一代产品,猛兽峡谷并非采用桌面 CPU,而是由移动端的 TGL 平台调整 TDP 而来的 B 系列 CPU,虽然划分为桌面平台,但外围部分其实和移动端的 TGL-H 一致。

配置方面采用11代 i7-11700B/i9-11900KB,支持双通道笔记本 DDR4-3200 内存,2 x PCIe3.0/SATA +2 x PCIe4.0 SSD 卡槽。双雷电4+1*HDMI2.0b,AX210 无线网卡,8L 体积 650W 电源支持双槽显卡。目前 Intel 官方店铺已经停售,第三方店铺 i7 版本准系统价格在4300左右,i9 版本在4800左右。i9版本相比飞龙峡谷价格差并不算很大,相比2000不到的9代 H 版本价格又有些高,目前的价格个人觉得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

NUC9i5/7/9QNX 幽灵峡谷+酷冷至尊 NC100+骨伽红眼

幽灵峡谷采用9代移动 H 处理器,5L 体积虽然更小巧,但是较小的尺寸和500W 电源严重限制了它的扩展性。毕竟如果不追求性能有更小体积的选择,选择独显的用户,在这个尺寸内也没有太多的选择。

酷冷至尊 NC100 和骨伽红眼是国内流通比较多的两款该款,前者应该是第一批大量放货的改款产品,目前市面上基本已经没有新品库存。

骨伽红眼则是幽灵峡谷计算板的另外一个改款,分为老款和新款两种,主要差异在于新款调整了电源和计算板位置,为显卡腾出来更多的空间(可以支持310mm的显卡,但是损失1个 PCIe4.0 SSD 接口)。

i7版本双11分别降价到了1700左右,不是特别追求 CPU 性能的话,这款加一块中档独显作为 NUC 使用性价比还是可以的。不过目前渠道的库存据说已经见底,很多店铺尾货疯狂涨价,如果没有特别低的价格不建议入手。

数码6频道:10nm的嘶吼!intel性能小钢炮猛兽峡谷NUC深度体验NUC12SNK 蝰蛇峡谷

搭载 Intel 12代 标压处理器,以及 Intel 自家的 A770M 独立显卡(16GB GDDR6 显存),尺寸上也增大到了2.5L。其实抛开显卡来看性能还是不错的,接口方面双雷电4+双 DP2.0+HDMI2.1 TMDS 也很全面,不过受限于 A 系列显卡,游戏玩家应该是不会选择的。

生产力方面 Arc 显卡也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来推动软件厂商针对性优化,目前最低8999的价格性价比不高,明年应该会有搭配13/14代+Battlemage GPU 的产品,到时蝰蛇峡谷的价格应该会有较大的调整。

Huden Jear:intel Arc A770M首秀!NUC12 蝰蛇峡谷拆解测评NUC11PHK 幻影峡谷

去年显卡价格高昂的时候,幻影峡谷这种集成了 RTX2060 甜品级显卡的产品还是比较抢手的,可惜当时的价格也是非常的高。今年矿难之后显卡价格大跌,幻影峡谷的价格也来到了5000以内。作为 1.3L 主机其实玩一些游戏也是够用了,喜欢这种产品形态的用户可以蹲一蹲近期好价,另外这款机器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槽点——真板砖级别电源,电源尺寸相比主机本身不遑多让,真的是让人比较无奈的设计。

配置部分 i7 版本采用 i7-1165G7 八核心处理器(28W),搭载移动版 RTX2060 6GB GDDR6,接口方面雷电4、DP、HDMI、2.5G 网络等一应俱全,算是比较均衡的机器。作为一款老 U(11代)+老显卡(RTX 2060)的机器,不到5000的价格是否划算,就看使用者如何判断高集成度的价值了。

云开箱:价格近乎拦腰斩 近期可抄底入手的NUC主机:英特尔幻影峡谷Minisforum NUCXi5/Xi7

这款 NUC 算是比较神奇的机器,它采用的是 Intel NUC X15 笔记本主板改造而成,采用11代标压处理器+30系 Laptop 显卡。由于之前 X15 库存较多,国内上市价格相比 X15 笔记本没什么优势,并且由于是笔记本主板改造,电源线垂下的位置直对出风口也让强迫症很难受。不过前段时间 X15 笔记本逆势反弹,这款笔记本主板改版机器也突然下架,不过对比图表已经做好,就还是放出来介绍一下吧,万一哪天又突然出来低价清库存呢?

标准 NUC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